浅析雕塑与建筑的关系
来源:本站  时间:2019/01/17 15:28  

任何物品,都是经过设计然后到制造的产物,人们通过设计来实现所造物品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制造使设计得以实现,没有制造的设计,只能算是纸上谈兵。雕塑正是一门设计与制造紧密联系的艺术。中国古代雕塑与设计同宗同源,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不断互相影响。我们能观察到中国古代雕塑史及设计史中找到诸多的重合与交叉,大量的古代雕塑都体现出“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完美统一。敦煌经卷里《碾玉观音》的故事中就有提到,一对做玉工的夫妇,每当他们拿到一块珍贵的玉料,便会反复地琢磨该如何选定题材,并且思考如何最好地利用玉璞,尽所能节省材料,并将玉器碾制得完美,这一过程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设计。而当玉工雕琢一块美人玉璞时,恰巧发现美人面部有一些斑点,于是聪明的玉工巧妙地将美人的头扭转了方向,并将瑕疵转变为头上的装饰,这更是一种高明的设计,因为加入了设计,发挥了玉璞最大的价值。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设计对于一件雕塑作品成败所起的决定性的因素。

与其他门类的设计一样,雕塑创作从生活中获取素材与灵感,通过实践,创作出独特的作品。创作初期确立所需要表达的意图,通过作品来实现,并且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形成新的观点。整个创作过程之中,要求不断的思考和调整如观念、空间、结构、材料、形式、能量等雕塑本体媒介,力求寻找智性的解决方式。研究雕塑与设计的关系,帮助在制作雕塑作品过程中与设计更好的结合,从而有的放矢,促使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一、雕塑的体感设计

雕塑属于造型艺术,立体是雕塑存在的前提之一。所谓形体,也就是雕塑作品的抽象形式,比如圆柱体、锥形等。这种抽象形体并不都是标准的几何体,但所有的形体都能分解为若干近似几何体。

抽象形体属于感性之物,富有感性特征,雕塑作品与几何图形的区别就在这里。而体感,在雕塑中指物体有“圆雕”感,体感强调物体轮廓强弱的节奏变化,以符合人对实物的视觉经验,在一块材料上实现尽可能丰富的观看角度。立体与尺度、力度有关,表现为凸起与反凹的状态,在限定范围内,组织凹凸形态,协调形体朝向,营造出立体变化。如许鸿飞老师所做“胖女人”系列,用有力度的体感,富有节奏的轮廓线条,栩栩如生地向世界展示了一种诗意的肥女的形象,幽默诙谐而震撼人心。掌握形体需要学习,经过长期的训练,通常都能对形体产生敏感。当然其敏感程度因人而异,对形体的感受性不仅与个人气质有关,而且与民族性格有关。从宏观上来看,西方传统雕塑中表现的“团块”,在现代雕塑中表现的“负形体”,还有镂空、线条或片状语言,即使是中空的雕塑,也无不是通过体积来诠释的。

二、雕塑的量感设计

立体存在就会给人以量感。每个物体都有重量,不同在于作品中表现出的物体轻重、多少等感觉。形态、三维之比、整体构成形态、面数增减等因素都会影响作品的量感。形态能造就量感,在于雕塑作为物体自有其物理量的大小、多少、方圆、厚薄等量态的感性认识。数量变化造就相应形体,雕塑语言就是加重或者减量的语言。三维之比影响量感,物体长宽高越接近,量感越强,任何一维缩小皆会压缩量感。整体的形态,饱满的团块具有量感,相反,空洞与枝节越多则量感减弱。面的增加使物体更具有量感。将面复杂化,或者变动形的某一部分就会产生量感。尺寸大的物体不一定就有量感。一件很大的雕塑作品在感觉上也有可能是小的,而很小的雕塑作品却也可以给人很宏伟的印象,因为雕塑留给人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构成量感的因素不仅在于材质重量或尺度,更在于本体的内涵和构成关系。对于雕塑艺术来说,不仅是对量的反映,而且是对量的超越。创作者绝不是把自己限制在对象固有的体积和重量之中,而是致力于大与小、重与轻、多与少在精神领域中转化。如果在雕塑设计中能有条理地将这些因素考虑周全,必然能使制作过程更加顺畅,不至反复修改找不到头绪。

三、雕塑的质感设计

在造型艺术中把对不同物象用不同技巧所表现把握的真实感称为质感。不同的质感给人以软硬、虚实、滑涩、韧脆、透明与浑浊等多种感觉。而雕塑则重视材料的自然特性如硬度、色泽、构造,并通过凿、刻、塑、磨等手段处理加工,从而在纯粹材料的自然质感的美感和人工质感的美感之间建立一个媒介。雕塑作为物质实体,可以直接触摸,所以质感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件用大理石雕成的作品与花岗岩雕成的作品,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雕塑通常用完整单一的材质造成。雕塑家总是努力根据不同的题材选择各种质感的材料,如花岗岩坚硬结实,颗粒粗糙,富有力量感;青铜坚固持久,富丽堂皇,富有历史感。细与粗、柔与刚、精美与狂野,生命与物质,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留给观众的印象也极为深刻。由泥土、陶瓷刀铜铁、木石,以及现代复合型材料,在性能被感知中应用技术不断提升。人们领悟质地性能,感受材质美感。粗糙状态传达朴实无华的感受;光滑状态造就细腻精致的感觉。雕塑家依据材料特点综合设想,针对主题形式和功能环境选择适宜材料。

四、总结

设计理论来源于实践,也是基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直接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个不懂得陶瓷成型和色釉变化道理的人,没有办法设计出色光幻烂、斑彩琉璃的“窑变”效果;一个不懂得人体结构和服装剪裁的人,没有办法设计出适于做衣料的美丽花布;而一个不懂得雕塑体感、量感、质感规律的人,又怎么可能设计出手法卓著的雕塑呢?对雕塑与设计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对雕塑设计要素进行判断和分析,让我们在雕塑创作时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更全面的判断,对雕塑创作提供有意义的启示。通过分析、梳理和归类雕塑与设计相关的研究,有利于更全面的了解雕塑艺术,更深刻地认识雕塑设计在运用时的价值,可以对艺术家在雕塑创作当中寻找到更适合的表现方式提供更有意义的启发作用。让雕塑艺术创作得到升华,使雕塑材料在艺术家的手中释放新的生命力。所谓“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不仅说明了手工艺的性质,更表明了思维观念及其技巧的价值所在。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