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的特性及塑造
来源:本站  时间:2018/07/13 10:13  

景观(landscape)是地理学名词。一般的概念是指地表自然景色或自然人文综合景观。就类型而言,指相互隔离地段,按其外部的特征的相似性,归为同一类型单位。如草原景观、森林景观等。景观,从本质上讲,是人类量度其自身存在的一种视觉事物,它因人的视觉而存在。生态学家认为景观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泛指人类生存空间的空间和视觉总体;文化景观论者强调文化对自然景观的作用和影响;地表景观则是自然与人文景观兼收并蓄的视觉感知的景象。中国人历来对景观讲究“天人合一”。在古代观念中,自然界的树木、河流、山石等等都是上天赐给的,众民是天生下来的。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把自然景观视作崇拜的对象、实用的对象、审美的对象。这种自然生命的生长和循环与人类生存密不可分,使人们在长期实践中,与自然结成了各种对象性“共生”关系。随着人类的进步,远古的原始村庄日益演化为城市,并逐渐与自然相分离。在城市中,人们改变自然景观,重新栽花植树,再现人造第二自然,将自然景观融入到人造环境中。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类越来越盼望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这种自然的回归力,一直在有力地抗衡着城市与自然彼此疏离的倾向。可见,景观作为一种视觉形象,既是一种自然景观,又是一种生态景象和文化景象。景观是人类自然环境中一切视觉事物和视觉事件的总和。

城市景观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各种视觉事物和视觉事件构成的视觉总体。城市景观是一门多元关系的综合艺术,这就是说,城市景观是城市中各种视觉事物及事件与城市周围空间组织关系的艺术。城市景观是客观的,它受人们的视觉思维与人的主观感受的影响。城市景观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的构成是一个集艺术、科学、工程技术于一体的应用科学,其范围涉及城区人居环境的各个方面。城市景观的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学息息相关,与城市生态学、美学、文化学等多种学科彼此交融。所以,城市景观的布局是一种科学行为,是一种文化行为,它必须从美学的角度出发,把握人类的视觉经验和审美意识,并通过各种科学的和技艺的特定手段,对城市大多数人的视觉经验和生活事件进行构思,从而为人们创造高质量的、优美的城市生存环境空间,这是时代对城市景观布局的基本要求,是人们的呼声。

1 城市景观的历史

城市景观的历史与城市的历史一样久远。在远古时代,人类是自然循环的一部分,他们栖息于真正的自然之中,很难对自然景观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随着人类的进步,原始村庄日益演化为城市,人们渐渐与自然分离。在城市中,人们失去了清澈明净的溪流和流淌的清泉,失去了茂密的森林与大树,失去了春来鲜花盛开,秋天果实累累的自然乐园。于是人们在城市中,重构和利用土地,进行园林绿化,以便再现自然。可见城市在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受到人类文化驱动力和自然回归力的控制。在我国历史上,讲究“道发自然”、“天人合一”的观念,视两种作用力为同一性。在城市景观营造中,讲究风水理论,以自然为阴,以城市和人为阳,阴阳应调和平衡,人类应当与环境和平相处,共生共荣,使城市再现宇宙的自然山水景观。即是在一些城市由于条件的限制,达不到重现自然山水这一要求,人们也通过人造水景、叠石掇山及庭园栽花种草来再现自然山水景象。西方在城市的发展中,认为上帝是神,是上帝创造了万物,人当然是大自然的统治者,因此,在城市的发展中,人类必须保护自己不受环境影响,必须战胜和征服环境,以一种强烈的创造力,将一切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来进行城市建设,如西欧的教堂,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及美国的摩天大楼等,充分显示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不论东方或西方,在城市的进程中,征服环境与环境协调这两种观点应当并存,也就是说城市景观应具有包容性才是明智的选择。不过,就城市建设而言,推动城市景观的主导力量是园林。

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在中国当是公元前11世纪西周的灵囿,秦汉时发展成建筑宫苑如阿房宫、上林苑等。在魏晋时期,政治战乱,文人纵情山水,山水诗文大量出现,自然山水园林应运而生。唐宋时期,诗人画家用诗的意境建造写意山水园。明清时期山水园林从理论到实践有了新的发展,“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等造园理论的出现,圆明园的建造,将中国自然山水园林推向高峰。而在西方,造园则是规则式的几何图案,18世纪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台地园,法国的凡尔赛宫都是以大面积的草坪、花坛、喷泉水体及雕塑等组成各式各样规则式的图案。18世纪中后期,文化领域浪漫主义兴起,人们开始崇尚自然,于是英国率先恢复草地、树丛,发展自然风景园。随着工业的兴起,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生态被破坏,环境日趋恶化,人与自然环境的平衡和协调发展,成为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城市景观在城市建设与规划中被高度重视。

19世纪工业的兴盛,城市的扩展,人们呼唤自然的回归。美国率先设计了中央公园,为大众修建公共性游览景观,这是城市建设园林绿地之始,随后景观建筑学应运而生,它把以前的园林大大扩展到城市公园、绿地、户外空间及大地景观的区域范围。与此同时,美国创立了景观建筑学系,1948年国际成立了景观建筑师协会,为城市的景观建设开创了新的起点。今天,如何控制生态失衡已经成为世界的热点。创造城市第二自然,实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对历史经验思索的结果。1990年7月钱学森教授对城市建设布局,提出创建山水城市的设想,他说“能不能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的山水画溶合在一起,创立‘山水城市’的概念?人离开自然又返回自然”。可见城市景观首先应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进行综合性的生态设计来推动整个城市的景观建设,使城市与自然共生,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其最终目的在于建立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人类聚居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为市民提供环境优美舒适,空气清新的生活空间。

2 城市景观的特性

当今世界是多元的时代,多元时代具有的特征是包容性。随着信息社会进一步发展,人类的意识不再是单向的认识世界,而是多向的,因人的地位、修养、感情、性格、心理而异,是多元次的网络反馈,这种多向的反馈将激发人类更丰富的创造力,刺激城市景观设计的创作,给人类带来空前的繁荣。

城市景观是由城市环境中各种相互作用的视觉事物和视觉事件所构成。使城市景观在构成上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城市景观内容十分丰富,建筑、桥梁、道路、广埸、绿化、水体、小品及雕塑等等决定了景观的多样性;二是由于城市景观内涵十分丰富,涉及文化、生态、历史、建筑各个领域,各有其特定的意义与境界,决定了景观内涵的多义性;三是一个城市界域广阔,山川河流及其地势的变化,使其分布状态多种多样,或组团式、或带状、或辐射状,各状态之间常常以道路、桥梁、绿化与之连接,使城市景观在界限上具有连续性;四是城市的建筑高低错落,街道、广埸、绿化、公共空间及山川河流等的变化,使其景观在空间上具有流动性;五是一个城市发展经历了较长的周期,几十年或几千年,在时间上具有较大的变化性。这些特点决定了城市景观的多元化及异彩纷呈。

城市景观是一个多种元素构成的复合体,它是由城市建筑、城市道路、城市水系、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广埸及市街绿地)、城市公园及风景区等多种元素综合构成。其景观所反映的不是各构成元素的独立效果,而是各相关要素组成的复合效应。在众多构成元素中,有主、次之分,主要元素决定一个城市景观的性质,而次要元素则起陪衬与辉映作用。一般而言,城市建筑、园林绿化多为城市景观的主体。构成城市景观的元素虽然众多,归纳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素材,即自然的山川地形、气候、河流、植物、岩石、土壤及其他各种自然材料;二是人工素材,主要是指各类建筑物及各种人工设施,如水上码头、机场、娱乐厅、城市雕塑等。这些素材的相互组合,相互作用,使城市景观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态及不同的景观效果。

城市景观的形态十分丰富,可分为无机形态(物理形态)、有机形态(生物形态)及历史文化景观。无机形态即城市中由无生命的各类元素构成的建筑、桥梁、码头、广埸等;有机形态则是由自然界各种有生命的元素构成的城市绿化带、绿点、城市公园、动物园、水族世界等活的有机物组成的景观;历史文化则是由于不同地域的思想观念、历史文化传统、社会习俗、人居方式、地域风情等等因素组成。这些诸多形态随着城市的进化与发展,呈现无穷的组合,并随时间、空间的变化,人类的需求而使各类形态达到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达和谐。

城市所处地理位置及地形不同,其城市景观显现不同的特色,如山城、水乡、高原等等。城市景观在其自然演进过程中,受时间性及空间性影响,造成景观的复合型及时代反差,使城市景观五彩斑斓。无论城市的自然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如何,其景观的内容都包括城市建筑(市街中心、街道、居住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广埸、公园、开放性绿地及标志性景观),娱乐景观,水域空间,文化历史纪念空间,城市的灯光工程形成的夜景观及城市小品、雕塑等等。这些不同内容的组合及比重,就构成了一座城市的总体景观效果,显示一个城市自己的风格与特色。

构成城市景观,其关键在于城市有机、无机各形态景观之间需要多少土地,应该如何最好地分配土地,使土地发挥最高及最好的效益,以满足和适合人们的需求。而城市的地形又是景观构造的决定因素。当构思出的景观与自然的特点、形式、自然力相协调时,其景观是合理的、令人满意的。如果不按自然特点,违反自然规律和自然力去创造景观,则景观也是不成功的。

3 城市景观的塑造

城市景观随着历史的进程和时代的发展而显现其自身的特色。城市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地域的社会经济发达程度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水平。城市的历史愈悠久,其积淀的历史文化愈多,景观愈丰富。但在历史的演进中,如果规划师、景观建筑师不能把握该城市自然的演进,不了解该城市的历史文化的演进,不分析人类的进化史,城市景观设计就不能准确地反映该城市的特色。因此,城市景观在创建中,应当分析城市的物理形态、生物形态、文化形态的分布位置及比重,以及它们在时空上的不同组合,并以此为依据,考虑城市的构成特性及景观的表现形式,以达最佳效果。城市的演变与进化是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抛开历史文化脉络及生物进化演变而进行景观塑造,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城市景观。随着科学的进展,模糊性、易变性、相对性已使人们感觉到是无限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特点,可见城市景观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它是一种动态的并处于大自然的循环中。城市景观具有巨大的自由度,包含着广阔、多向发展的可能性,这就要求城市景观从规划到设计必须继承历史,顺应自然,得其性,仿其形,取其意,才能使城市具有“生机”。城市景观创建的终极目的是对构成城市景观的各类元素进行合理的选择与组合,使无机的、有机的、文化的各视觉事物布局合理,分布适宜,并达到均衡与和谐。

在城市中,景观的布局要考虑社会性、生态性、经济性的综合效益,特别是园林绿化在城市景观中的突出地位及效果。构成城市景观的各个事物都具有四维空间特性,它们在组成景观的四维时空关系中,各自占据一定的位置。设计者不仅要注重平面效果,更要考虑立体效果及竖向空间的变化。城市的历史是时间的延续,而生物的、文化的演进则兼具有空间特性。城市景观设计就是将城市各类事物和事件在其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创造与组织,使城市景观的形象、意境、风格能有效地表达与显现。景观的形象是指外部形态之形状、尺度、色彩等等;景观的意境是指设计者通过对各个元素在空间结构的组织,对各元素的符号化处理,使景观表现出设计者的意愿及内涵,以充分显示其环境特征、性质及可识别性;在风格上景观应反映城市的文化历史脉络,把历史、文化、生活等象征性因素融会贯通在景观形象之中,使景观在人们审美情趣过程中产生情感交流。在现代建筑史上,Mies Vander R-ohe曾提出“少就是多”的观点,也有的建筑师提出“装饰就是罪恶”,这两种观念的根本冲突就是复杂与简洁问题,其实二者是对立的统一,表面看在形式上是不等量,实际在内涵上是等同的,既对立又和谐。在城市景观的形象、风格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功能及人们的需求,把简洁性与复杂性灵活地用于景观创造中,以满足人们心理的需求。

城市景观创建应充分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形式美的法则,如统一与变化、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均衡与和谐等等。既要在美学上进行创造性处理,又必须考虑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及审美观,使城市景观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城市景观设计与建设的终极目的是以人为本,服务于人,为人们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祥和的生活、生存环境。为此目的,在城市景观的组合中,应按生态的良性循环,考虑硬质景观、软质景观、文化景观的适度比例,并按人群的密度来进行量的平衡和均衡分布,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城市景观的定性和定位,是由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来完成的,景观的创造则是由风景建筑师、风景园林师、历史文化学家及美术师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完成的,城市规划师在城市景观创造中,应强化其职能,加强组织协调与平衡,创建独具特色的有地方风格的最佳城市景观,以顺应时代的发展,人民的需求。

重庆是一座美丽的山城,又是一座两江环抱的江城,也是国务院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景观创造上应该是特色独具,丰富多彩。遗憾的是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中,没有把握住机遇,重经济、轻环境,重眼前实效,勿视长远发展。致使生态失衡,绿地严重不足,人们生存空间环境质量差。而城市的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未能充分显现山城的景观构成特性‘显山露水’,而江城的特点又多被建筑所掩盖,规划失控,景观构成效果不理想。市府提出在十年内创建山水园林城市,这一目标符合重庆自然地势及城市特点。虽然实现这一目标面临较大困难,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山水园林城市的建造正加大力度。我们相信,山水园林城市建成之日,将是山城城市景观大放异彩之时。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