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浅析
来源:本站编辑  时间:2015/07/02 00:00  

城市作为特殊的承载体,可能遭遇灾害的因素越来越多。城市绿地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开敞空间,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空间形态,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对城市防灾避险也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尤其在防止火灾发生、延缓火灾蔓延、临时避难急救、作为城市重建据点等方面拥有其他类型的城市用地无法比拟的优势。

QQ截图20150702164405.png

1.防灾避险绿地分类

根据灾害的周期演变过程,结合目前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的实践情况将防灾避险绿地主要分为两大类。

1.1灾害防御绿地

灾害防御绿地所担负的主要是灾害防御功能和减灾功能。常见的灾害防御绿地主要包括生物防火绿地、防沙固土绿地和水源涵养绿地等。

1.2避难绿地

灾时避难绿地是指在灾害发生后,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城市的抗灾能力而规划建设的具备各种应急避难功能以及能为灾民提供展开重建家园活动的物质空间的城市绿地。

2.防灾避险绿地规划要点

2.1灾害防御绿地规划要点

QQ截图20150702164622.png

由于城市灾害的复杂性,灾害防御绿地具有很强的灾害针对性。防御的灾害类型不同,其选址原则、设置要求和树种的配置等建设要求也相差甚远。

公园绿地、道路、河流通常是通过生物防火绿地的设置形成城市良好延烧遮断带,其树种一般选择常绿、枝叶茂盛、含水量大,耐火抗火力强、适应性强,耐干旱贫瘠,郁闭度高,抗病虫害,经济价值高的树种。

防风固沙绿地应当设置在沙漠化地区,以阻止沙漠对城市的不断吞噬,并有效减低沙尘暴对城市的不利影响,具体的选址应该根据沙漠危害城市的方向与地理位置来确定。

水源涵养绿地则应设置在城市水库、流经城市的主要河流两岸、城市主要取水口、城市地下水储备区区域,以起到固土、净化水质的作用。除此之外,水源涵养绿地还可以运用在丘陵和山岳型城市内,通过在城市中的自然山体的陡坡上设置水源涵养绿地,能有效地防止泥石流、山坡滑体、落石伤人等城市灾害和伤害事故的出现。

2.2避难绿地规划要点

2.2.1紧急避难绿地

QQ截图20150702164731.png

紧急避难绿地是灾害发生后人员寻求紧急躲避的场所,应当设置在居民区人员聚集区附近的街头绿地。开敞式空间,且与一条以上避难疏散通道连接,有不少于一个的双向交通出入口,尽量避免阶梯式的出入口,以免灾害发生时,造成灾民逃生避难时的危险。

出入口的路面材料应避免使用易燃烧、易高温、易溶解并且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的材料,应采用耐久性好的材料,周边若存在潜在火灾源,应设置防火隔离带。

绿地内供水、排水、供电及通讯管线应与城市市政管线相接,使无线信号覆盖场地,设置广播系统。设置公厕、饮水点、消火栓、公用固定电话、垃圾收集点,并在绿地周边、入口处设置明显指示标志,入口处悬挂应急避难平面图及周边地区居民疏散通道图。

2.2.2临时避难绿地

QQ截图20150702164814.png

临时避难绿地是灾害发生时人们较长时间避难和进行集中救援的重要场所,暂时收容无法直接进入防灾公园的避难人员。要求服务范围适中,交通区位好,面积不小于1 hm2,开敞式空间,且与两条以上避难疏散通道连接。绿地内应设置环形通道,通道的宽度应不小于7m。场地坡度控制在10%以内为宜,不应高于30%。

临时避难绿地应设置不少于两个双向交通出入口,与集散场地相连。车辆出入口应无台阶、阻车柱和较大的陡坡;人员出入口应无过高的台阶和障碍物,至少有一个进出口可以让进出残疾人的轮椅通过。尽量不采用不利于快速进入绿地的出入口方式。

出入口的路面材料应避免使用易燃烧、易溶解,或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的材料。宜采用耐久性好的材料。周边若存在潜在火灾源,应设置防火隔离带。

设施配置上基本与紧急避难绿地的配置内容相同,由于临时避难绿地的避难人数相对增加,因此,在设施的数量上应相应增加。

3.结语

我国城市化率已达到41% ,城市发展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但我国城市遭受灾害威胁的形势十分严峻。防灾避险绿地能够保护城市和城市居民的生命和物质财产、强化城市防灾构造、建立并完善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防灾体系与能力。我们应借鉴国外丰富的防灾经验,结合城市绿地的功能,设置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平灾结合,建设灾害发生时的避难场所。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